主页 > 市场营销 > 管理方略 > 案例:为什么高工资没有高效率

案例:为什么高工资没有高效率

发表日期:2010-02-18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案例

  F公司是一家生产电信产品的公司。在创业初期,依靠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不怕苦不怕累,从早到晚拼命干。公司发展迅速,几年之后,员工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几百人,业务收进由原来的每月十来万发展到每月上千万。企业大了,人也多了,但公司领导明显感觉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也越来越计较。

  F公司的老总黄明裁一贯注重思考和学习,为此特别到书店买了一些有关成功企业经营治理方面的书籍来研究,他在先容松下幸之助的用人之道一文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经营的原则自然是希看能做到‘高效率、高薪资’。效率进步了,公司才可能支付高薪资。但松下先生提倡‘高薪资、高效率’时,却不把高效率摆在第一个努力的目标,而是借着进步薪资,来进步员工的工作意愿,然后再达到高效率。”他想,公司发展了,确实应该考虑进步员工的待遇,一方面是对老员工为公司辛勤工作的回报,另一方面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公司的需要。为此,F公司重新制定了报酬制度,大幅度进步了员工的工资,并且对办公环境进行了重新装修。

  高薪的效果吹糠见米,F公司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所有的员工都很满足,大家的热情高,工作十分卖力,公司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但这种好势头不到两个月,大家又慢慢回复到懒洋洋、慢吞吞的状态。这是怎么啦?

  F公司的高工资没有换来员工工作的高效率,公司领导陷进两难的困惑境地,既苦恼又彷徨不知所措。那么症结在哪儿呢?

  分析

  F公司出现的这种情况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企业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在创业初期,每个人都可以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不辞辛劳、不分彼此,甚至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但是,只要企业一大,大家这种艰苦奋斗、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没有了,不分上放工的工作干劲和热情态度也不见了,关心企业、互相帮助、团结如一人的融融人情氛围也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三:

  首先,那就是企业大了,老板或忙于企业发展的大事,或忙于社会上各种应酬,与原来创业的老员工在一起的时间少了,感情必然疏远,心理间隔必然拉大,以感情作为激励手段的作用自然就会逐渐消失;

  其次,在创业初期每个老板可能对公司员工,尤其是一些核心骨干有过很多承诺,但当企业真的做大之后,老板(或许忘了)并没有兑现这些诺言,因而老员工便产生失看情绪,接下来的自然是消极怠工,或是集体跳槽;

  第三,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必须走向制度化的治理,而制度给人的感觉总是冷冰冰的,原来的那种相依为命一起创业的融洽感觉消失殆尽,称兄道弟不行了,一切都要按级别来,按公司规定来。制度容不得感情。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