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和个人“和而不同”,才可以谈激励的题目。此时激励题目的关键,就在于平衡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如何才能平衡好呢?怎么把握好这个平衡点呢?基本条件是要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双方是相对独立的主体,所达成的共叫一定是建立在自愿、同等、对话的基础之上,一般表现为无形的精神契约,产生道德的气力。然后基于理念构筑起制度体系。包括约束性的法律体系,制约人性“恶”的一面,守住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底线;也包括正向激励机制,引导有利于共同目标的组织和个人行为。不仅要平衡约束和激励的关系,平衡经济性与非经济性、物质与精神、财富与成就、工作与生活等关系,还要平衡投进与回报、期看与现实、内驱力与外推力等关系。激励题目的影响因素,有历史背景下的短缺追逐,有社会环境下的价值取向,也有群体意识下的成功标准。再往外就是具体的激励技术题目。法人治理、薪资福利、股权期权、业绩考核、奖励荣誉、发展机会、工作认可、社会成就,等等。至于如何有效地组合使用,还是要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总而言之,激励的条件是组织和个人相互独立,尤其个人要有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激励的结果是个人要有好处,组织不能牺牲个人,当然个人也不能损害组织;激励的最佳状态是个人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而且***发展。通常组织处于事实上的强势地位,因而组织理念显得尤为重要,组织要时常反省自己的理念,个人也要留意考察组织的理念。理念契合是激励的根本性条件,法律契约只能保证一个底线,重要却并不关键。
反思“组织激励”
组织视角的激励,是指组织作为主体,通过激励客体——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达成组织目标,同时满足组织成员的需求。这是一个治理题目,也许由于其过于常见,人们轻易将某些看法视为理所当然。实在未必。伴随越来越多激励事件的发生,反思激励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反思之一,“激励人”是什么意思?人被激励是个什么状态?条件反射式的答案是:激励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被激励时处于敬业乐业的状态。这背后有个假设,人是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