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个人生涯培训
海尔团体自创业以来一直将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上至团体高层领导,下至车间一线操纵工人,团体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每个人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充分的培训机会,并实行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
在海尔团体发展的第一个战略阶段(1984年-1992年),海尔团体只生产冰箱,且只有一到两种型号,产量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目的就是通过抓质量、抓基础治理、强化职员培训、从而进步了员工素质。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思路是“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在具体实施上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对着治理职员的,一种是对着专业职员的,一种是对着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只要是符合升迁条件的即可升迁进后备人才库,参加下一轮的竞争,跟随而至的就是相应的个性化培训。
1、海豚式升迁”,是海尔培训的一大特色。海豚是海洋中最聪明最有聪明的动物,它下潜得越深,则跳得越高。如一个员工进厂以后工作比较好,但他是从班组长到分厂厂长干起来的,主要是生产系统;假如现在让他干一个事业部的部长,那么他对市场系统的经验可能就非常缺乏,就需要到市场上往。到市场往之后他必须到下边从事最基层的工作,然后从这个最基层岗位再一步步干上来。假如能干上来,就上岗,假如干不上来,则就地免职。
有的经理已经到达很高的职位,但假如缺乏某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往;有的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处事综合协调的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这些部分来锻炼。这样对一个干部来说压力可能较大,但也培养锻炼了干部。
2、届满要轮流”,是海尔培训技能人才的一大措施。一个人长久地干一样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这在海尔这样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目前海尔已制定明确的制度,规定了每个岗位最长的工作年限。
3、实战方式,也是海尔培训的一大特点。比如海尔团体常务副总裁柴永林,是80年代中期在企业发展急需人才的时候进厂的。一进厂,企业没有给他出校门进厂门的适应机会,由于时间不答应。一上岗,在他稚嫩的肩上就压上了重担,从国产化、引进办,后又到进出口公司的一把手,领导们看得出来他很累,甚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一阶段工作也上不往了,但领导发现,他的潜力还很大,只是缺少了一些知识,需要补课。为此就安排他往补质量治理和生产治理的课,到一线往锻炼(检验处长、分厂厂长岗位),边干边学,拓宽知识面,积累工作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他成熟了,担起了一个大型企业副总经理的重任。由于业绩突出,1995年又委以重任,接收了一个被吞并的大企业,这个企业的主要症结是:亏损、困难较大、离市场差距较远。他不畏困难,一年后就使这个企业扭亏为盈,企业两年走过了同行业二十年的发展路程,成为同行业的领头雁,也因此成为海尔吃“休克鱼”的典型,被美国哈佛大学收进其工商治理案例库。之后他不停地创造奇迹,被《海尔人》誉为“你给他一块沙漠、他还给你一座花园”的好干部。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