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第三代策划人的典型代表“北京精锐纵横营销顾问”杀出。其针对中国大量中小企业的实际强烈需求,以“实战派”形象登场,其运作特点为“服务模式创新”,在国内率先提出全程、新型“前期策划 销售代理 长期跟踪顾问”的营销策划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解决实战销售问题,无论从其“专业敬业,戒欺立业”的公司理念,还是从其领军人王海鹰的个人工作经历来看,其始终在向企业灌输“实战形象”理念,迎合了当时企业的心理需求:策划要实战管用,不要浮夸做秀,不要舞里看花。而且精锐纵横在全国各地建有销售分公司,为中小企业解决了销售网络匮乏的难题,完成了中小企业最想要“保姆式营销服务”,其个性非常鲜明,公司市场定位非常准确。所以,其很快取得了成功,并在中国策划界确立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第二代、第三代策划人在今天仍然活跃在中国营销策划舞台,都做着具有各自特色的“营销策划”,都在吸引着各自的“客户群”。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三个人和其公司作为中国三代策划人的“典型代表”,主要以其公司个性、经营哲学、时间顺序、历史环境特性、行业影响力为参考指标,并不代表着谁比谁更优秀,他们直至现在都在为中国策划届做着贡献。何阳说点子,叶茂中宣扬创意,精锐纵横突出实战,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经营哲学,但其取得成功的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捕捉到了市场历史发展的脉搏,成功抓住了机遇,最终一战成名。与三代策划人同行的其他本土策划人和策划团队虽然同样取得了各自的大小成功,但其公司个性不突出,经营哲学不足挂齿,不足立论,充其量是靠营销策划为赚钱唯一、第一目的。而且往往有一个怪现象,没有经营哲学的策划公司和策划人没过多久就会掩面而去。
2004以后,中国企业需要策划什么?
中国策划业平均3年一个生命周期,每个周期代表着一个策划时代,其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初期。满足客户的市场需求,是策划公司生存的唯一理由和价值。策划公司的成功是其市场定位的成功。而定位成功的关键是对企业需求的理解和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前瞻性理解的到位。纵观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至2003年以前的10年间,市场竞争历经了广告战、促销战、价格战、渠道战、终端站、品牌战,也就是说营销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经过了市场竞争的洗礼。与此同时,策划公司也发生了巨大的时代更替,由最初帮企业策划一切到帮助企业完成单一环节的策划和帮助企业完成单一行业的策划,营销策划行业开始进入市场细分时代。
笔者及笔者所在的策划团队经过对内蒙、成都、合肥等大型药交会的跟踪观察以及对目前市场成功案例的总结发现:中国营销届已经进入营销创新乏力的死胡同!各大展会95%的产品市场化设计不成功,产品概念雷同,产品形态单一,很多经销商不禁发出感叹:好产品太难找了。先进的策划哲学思想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市场发展,落后的策划哲学就会阻碍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市场发展。2004年以后,针对中小企业创新乏力、国外资本竞争进入、国家法律监管日益严厉的全新市场格局下,本土策划公司最该做些什么?应该担负什么样的历史责任?中国中小企业最需要策划什么?都有待于本土策划人来注解。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