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也可以看出,并不仅仅是中国人会把可口可乐加诸种种象征意味,即使是美国媒体,也同样把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陆这一贸易事件,赋予了不同平常的政治意义。
建厂风波
可乐进进中国市场,双方皆大欢喜,惟一感到有些失落的可能便是麦当劳了。和可口可乐一样,麦当劳也始终在关注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根据美国媒体当年的记载,麦当劳也曾经在1979年间和中国进行过联络。
麦当劳的观察力也可以算作敏锐。由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屡次发表讲话,希看劳动者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减少中午吃饭时间,增加劳动时间,为国家经济复苏作贡献。
麦当劳得到这一消息后,以为这代表着中国在近期会需要很多快餐食品。而自己进进中国的最佳时机也到了。但是,终极还是可口可乐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
不过,假如回顾可口可乐进进中国大陆市场后所发生的一切,也许麦当劳的失落情绪就会减少很多。由于在可口可乐进进中国的几年中,一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曲折故事。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刚刚签约的1979年。当年年底,根据中粮总公司的安排,在香港五丰行的协助下,首批3000箱瓶装可口可乐由香港发往北京。
当时,瓶装可口可乐是可乐产品线中质量最好的。无论塑料瓶装的、听装的都比不上它。可是,瓶装的可乐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本钱很高,不利于普及,通常可口可乐公司在进行批量大型生产时还是会采用塑料瓶装或听装的形式。
首批可乐选择了瓶装的形式,是由于当时可口可乐的销售对象并非是普通中国人。
可口可乐最初踏进中国大陆的时候,销售对象严格限制在来华工作、旅游的外国人当中,销售地点主要是友谊商店和涉外的旅游宾馆,4毛钱一瓶的价格,在当时已属昂贵。
在此后很多关于回顾可口可乐进进中国大陆的记载中,都以为可口可乐刚进国门时只能在友谊商店及涉外的旅游宾馆卖,是中方提出的强制条件。实际上,这是可口可乐公司自己提出的。当时的可口可乐也看到了进进中国大陆市场的复杂性,因此在谈判中主动提出了只将“在华外国人”作为自己的目标人群。
这是由于,当时可口可乐的重心并不在销售市场,而在于设立工厂。和远程运货销售相比,本地建厂才是站稳脚跟的重要一步。
根据双方当时的协议: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装瓶厂,由中方提供厂房,可口可乐赠予一条具备每分钟装瓶300瓶能力的生产线。
接下来的一步在于选定厂址,可口可乐公司的目光投向了自己最为熟悉的上海。
早在1927年,可口可乐就曾在上海设立工厂。1948年,那里的工厂甚至成为了当时可口可乐公司在海外最大的工厂。而后,在可口可乐撤出中国后, ***指示将可口可乐的生产线拆下来运往北京再度组装。据说,这就是北京著名的“北冰洋”牌汽水的第一条生产线。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