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些旧时渊源,上海顺理成章地成了可口可乐最先想到的设厂地点。
但是,这究竟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当中粮与上海有关部分联系时,却受到了强烈抵制,种种***的声音纷至沓来。上海有些单位和个人在报刊杂志上公然发表文章,指责中粮引进可口可乐是“ ***主义”、“洋奴哲学”、“引进美国生活方式”、“打击民族产业”。据孙绍金回忆,上海市财政局的一个干部还给中心领导写信,把事情捅到了中心。
终极,可口可乐不得不放弃落足上海的打算,改为在北京建厂。
幸好时任北京市委书记林乎加对此比较支持,几经周折,装瓶厂厂址终极选在了北京五里店的中粮油下属北京分公司的一个烤鸭厂里。
在建厂的过程中,佟志广对可口可乐公司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当时,五里店处于偏远郊区,条件十分艰苦,连自来水也不通,只能靠机井水。“如何保持汽水的质量呢?”佟志广几次把这个疑问向美方提出来,但对方总是笑而不答。终于,在邻近竣工的厂房现场,佟志广见到了可口可乐的“秘密武器”——一台专用的净化水设备。这台设备体积不大,但是技术含量很高。主要是对水进行过滤,以使其成分完全符合可口可乐用水的要求。后来,等可口可乐生产出来之后,佟志广喝了几口,感觉和在美国喝的还真的是一个味道。
另外,烤鸭厂尽管也是做食品的,但厂房油烟重,环境和可口可乐公司的设想相往甚远。几经改造,可口可乐方面起初预计投资60万美元,最后建厂完毕后算了算账,花了将近100万美元。
1981年初,第一批可口可乐生产出来了。在试生产的第一天,佟志广来到厂子,却看到了让他非常惊愕的景象——大股大股的可乐从灌装线里喷涌而出,却直接灌进了下水道里。“这是干什么?”佟志广大为吃惊,而得到的回答却让他更加吃惊。可口可乐方面说,这是公司多少年不变的惯例,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打开生产线后前几分钟生产的可乐统统倒掉。
“这么好的汽水就白白当了刷机器水?”在当时的佟志广看来,美国人的做法简直不可理解。无独占偶的是,在将近十年后,国内同样爆发了关于肯德基的大讨论——当时的肯德基公布,炸出来的鸡块过若干小时没有人食用的话,就统统扔掉。
现在看来,这些做法都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而这一步步从新奇到接受的过程,也正是国人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
1981年4月,试运行一周的可口可乐瓶装厂正式投产。别看这家灌装厂挂着“洋牌子”,却是一家纯纯粹粹的中资企业,每年花30万美元购买可口可乐的浓缩汁,进行加工生产。“可口可乐进进中国大陆是引进外资的开端。”佟志广回忆说,“但是,最初可口可乐是完完全全以内资企业的形式运作的。真正引进外资?这在当年还不敢想。”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