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市场营销 > 营销实务 > 丰谷:如何穿越资本的硝烟?

丰谷:如何穿越资本的硝烟?

发表日期:2010-01-18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一、中国酒业资本模式分析

  中国酒类生产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地方国企或者民企独资。鉴于中国酒业发展的历史背景,这也是典型的中国酒企的资本形式,以名酒居多。

  二是贸易资本的控股合作形式,即外来资本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掌控酒企的生产运营,这也是近几年中国酒企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种方式中涉及到的酒企都至少是地方名酒类企业。

  三是其它的一些合作形式。

  上述三种资本模式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第二种,由于它是一种贸易模式的变革创新,从而也引得无数谋求突破市场困境的酒企的渴看。固然引来的资本带来了喜悦的礼花光芒,然而,又有谁成功穿越了资本的硝烟呢?

  对于外来贸易资本的合作,以下白酒品牌都有着沉痛的记忆:

  健力宝与宝丰;

  辅仁药业注资6000万与宋河酒业;

  “深圳振业团体”投资约8000万元进主“贵州董酒团体”(中国老八大名酒厂之一),至今没有出现令深圳振业团体满足的“投资回报”;

  遭遇“成功”之后正在复生的酒鬼酒;

  孔府家酒和深圳万基、河套酒业等二次的悲欢离合让孔老先生颜面扫地;

  以及正在和贸易资本热恋中的,如被泰国酿酒团体收购的古井贡酒、被浙江嘉得莱团体收购的安徽名酒沙河王等的不明前途。

  对于贸易资本和酒的关系本质,笔者曾就酒鬼酒事件在《贸易资本能否酿就醇香之醉?》一文中有所阐述,在此不做多述。在本文中,笔者关注并剖析的是那些成功地跨越贸易资本合作风险的佼佼者。

  在中国众多的二线名酒的资本恋情中,四川丰谷酒业虽几经转手抛换,品牌非但没有贬值,反而在和资本的亲密接触中稳中受益,形成了酒业界中另类的“丰谷现象”。

  二、穿过硝烟的丰谷

  四川省绵阳市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1682年)天助烧坊,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属“四川老字号”企业。解放后,通过合并数家作坊成立了绵阳市国营酒厂,1994年12月,通过股份制改造而组建成绵阳市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12月,金路以1.835亿转让丰谷酒业,丰谷酒业成为现在的深圳汉利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绩优子公司。

  历经资本的洗礼,经过13年的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现公司拥有固定资产近6亿元,占地900余亩,已发展成为四川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酿酒企业之一,达到年产白酒6万吨,销售收进10亿的生产能力。

  自2001年企业转股改制以来的几年中利润年年攀高。其中,200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进3.4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进3.87亿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进5.32亿元;2007年上半年(1-6月)实现销售收进2.9亿元。企业的资产由改制前的4.48亿元增加为了如今的5.82亿元,净增1.34亿元;企业五年来累计纳税4.36亿元。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