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的创业社长井植薰在《我和三洋》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从松下幸之助先生那里学会了经营,懂得了培养人才为条件的经营之本。这是一笔无形的,但比任何财富都更宝贵的财产,凭着它,我叩开了一道又一道的成功之门。每当有人问我三洋是制造什么的?我总是很认真地回答:三洋首先是“制造人”,然后才是制造产品。
我在1993年从《我和三洋》一书中读到这段话后,印象非常深刻,深受教育,“制造人”指的是培养人才,造就他人,它是一切经营治理思想的基础和立足点。一家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优先“制造”优秀的员工,然后由优秀的员工往开发、制造、销售优质的产品,企业才能长盛不衰。因此,应该把“造人”看作是比制造产品更为重要的事情,真正把人才作为企业竞争的第一要素,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实施,争取制造出一批对企业和社会能够做出更多贡献的员工。
优秀的员工制造优质的产品,这个道理尽大多数经营治理者都了解,但是真正能够长期经受得住市场检验的产品究竟有多少?而反映到企业经营上,有几家企业能够成为百年老店?中国的很多较为优秀的企业的生命周期都不太长,从表面现象上来看,有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原因,但这些企业也曾经生产过优质产品,而且这些企业的领导者也曾经叱咤风云,指点山河,为什么会转瞬间就成为过眼云烟了呢?我以为这和领导力密切相关,领导力指的不仅仅是某个杰出领导者的个人能力,而是指杰出领导者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机制和氛围,来保证企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各种优秀人才,并且从中涌现出优秀的治理者和领导者,使领导力得到传承。而大多数企业由于做不到这一点,固然可能由于某位领导者的杰出而显赫于一时,但其企业内部的员工假如不能够从合格迈进到优秀阶段,则避免不了危机的出现甚至垮台,这也就是“是非成败转头空”的真实写照。
1993年8月,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开始投进生产,制造部员工来自五湖四海,职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从合资中方调进的骨干,有新毕业的技校职高学生,有从国营企业应聘的员工,还有开发区当地的农民。从学历上看,高中文凭为主,部分技能较高的员工仅有初中甚至小学的文化水平,专科以上的一线员工仅有两人。以这样的整体素质,即使有先进的技术、设备等,能够保证持续地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吗?公司固然有当时最高水平的检测设备,可以确保出厂的产品在性能上是合格的,但是对于能否持续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我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怎么办?很多人都在思考着对策。
笔者当时担任制造部副部长,从加强现场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建议公司实施全面质量治理,开展QC小组活动,以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确保生产出优质产品。公司的经营者也早已熟悉到这一点,考虑到日本在全面质量治理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预备从日本三洋的对应的事业部导进,希看借助于日方的指导,加快实施进程。但是与中方合资的日本三洋事业部实施的是“ZD零缺陷的质量治理”方法,因此,从1994年初,三洋制冷正式导进“ZD缺陷的质量治理”,对员工进行培训,成立推进组织,进行贯彻实施,使全员的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在制造部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存在一些题目:由于班组长的能力不足,无法保证相关活动深进持久地进行下往,在取得了一些表面成绩后,“ZD”工作陷进了半停顿状态。熟悉到这一点后,在公司暂时无法顾及基层治理职员培训的情况下,制造部决定自己进行内部培训,购买了一些治理书籍,定期对班组长和骨干员工进行讲课,要求他们结合岗位实际写出心得体会,由我修改后在现场看板上张贴,并努力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工作上。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不仅班组治理水平获得较大的进步,而且在优秀员工骨干的带动下,员工的整体水平得到较大进步,合格的员工们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