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星球(Animal Planet)频道的节目,谈到生物面临环境变化的应变力,决定了它们未来世代生存的机率,其中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例子,一个是胡蜂,一个是乌鸦。
研究职员将胡蜂巢***的四周展设一圈松果,由于胡蜂的习性是利用地形地物往定位巢***的地点,后来在巢***旁边另外挖一个假洞,把松果移设至假洞,胡蜂回来后只认得有松果的假洞,近在眼前的巢***,居然一点也不认得。
乌鸦则对人为环境的调适能力很强。乌鸦飞到高速公路内侧分隔树,看见美味的动物尸体躺在路旁,来往的车辆既快又多,但是他逐步实验,慢慢算准了两辆车间隔的频率,一步步啄食他的食品。乌鸦置身人为环境,以创新的技能调适觅食习惯,过程虽惊险,但效果甚好,还吸引同伴的留意,教导了同伴填饱肚子的方法。
传统达尔文“物竞天择”的意识形态,假设竞争是生命进化的基本动力,也是驱动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主要能量。现代组织应用“混沌理论”却改变了这种观点,以为生物从“互助合作”与“共同进化”的过程,更能解释优越劣败的生命历程,由于胡蜂只能在它习惯的领域生存,乌鸦却能不断创新,让生命因合作而不断进化,因此延续后代的可能性就大增。
努力为何与目的相异?
《乱中求序》一书中提到学者曾经统计,处于渔猎或农耕社会,每人每周均匀只需工作18小时,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但在现代产业社会,多数人每周要花费60至70小时工作,其余大半时间则用来缓解工作压力。
布满竞争的组织环境下,现代人工作会觉得和自己越来越疏离,发现越来越不想和别人合作。为什么上司一直要求加快工作效率但效率却增加不了?为什么把自己的能量全部献给工作,目的是为了使将来生活富裕快乐,让人生更布满活力,但结果呢?
努力的工作往往使人和周遭亲朋好友更加疏离隔尽,过分积极投进到过劳死,赚来的钱又消费在放松上。恶性循环的结果是愈想花钱,花完后又觉得空虚;愈是想休闲度假,愈是不能放下手上的行动电话与笔记本电脑,缓解压力的结果是不减反增。
企业和人一样,对于拼命努力想达到目的却适得其反的现实,古老的部落中有些决策的方式对我们有所启示。北美印第安伊洛克族传统的酋长议会里,发现任何决策必须完全达到全体出席者的同意,不然会议会进行几天或几个星期,直到全体同意达成团体协议。这显然违反了现代组织追求效率的原则。但一旦全体同意后,那就是每位出席者“自己的主意”,而且意识到有义务做到,也就是个人的承诺。
现代人开会时,经常受限于习惯的议事规则,或是有效的开会技巧等意识形态的引导,经常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只想听到自己的声音,不愿也不想知道对方的用意,但是经常有擅于谈判者轻易跳脱既有思维的框架,能够欣赏双方解决方案的优点,但也存疑并非最佳方案,尝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以帮助争执不下的双方,能够缓和一下情绪,避免仓促间做出不理性的零和决策,由于在和缓气氛中,总有灵光乍现的双赢方案。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