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10万元的年薪找一个节目主持人这不是解决题目的办法。很多地方吃这个亏已经不少了。现在根本是以人为本的意识的进步。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在操纵层面上没有解决以人为本的题目,这是文化积累的结果,所以要真正解决人才的题目,必须从改变文化做起,这里涉及人才治理开发的实质。解决人才题目有四大战略:就地取材战略,内部挖潜战略,“借鸡生蛋”战略,人才组合战略,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要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前两者是最现实的。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沈荣华说,在引进人才方面,西部地区应该鉴戒上海等地“柔性活动”的方式,不拘一格引进急需的人才,促进自身的发展。所谓“柔性活动”是一种灵活的用人方式,“户口不迁,编制不动,能进能出,双向选择”,在不改变国籍、户籍和身份,不改变人事关系的条件下,以智力服务为核心,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充分体现个人工作和单位用人自主的一种来往自由的人才活动方式。
与以前的人才活动方式相比,柔性活动更夸大了个人的来往自由和单位用人的独立自主。其目的在于实现人才与生产要素、工作岗位的最佳结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坚持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盘活现有人才,广泛吸引外来人才。
沈荣华反对一些地方提出的“几不要”的无序活动。他说,人才应当根据市场取向和宏观调控,公道有序地活动,培养、吸引、用好、留住人才,关键是靠事业,其次是待遇,引进的人才至少要有体面的生活条件。
沈荣华还以为,西部地区可以鉴戒江浙沪今年联合发布“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的做法,其共有人才在区域内不受任何限制地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西部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周边省份共享人力资源。
西部要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孙建敏(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要谈人才建设,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人才。我们以前夸大人才的总量,用这个指标来衡量当地的人力资源水平,统计的标准是中专以上学历加低级职称以上就算人才,这样算来我们全中国的人才有多少多少万。但是,除了这些人才其他的就是蠢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这个观念必须抛弃。人才不是从政府的层面制定标准来算的,是不是人才必须由使用人的人说了算,不能“说你是人才你就是人才,说你不是人才你就不是人才”。每一个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干好了工作的,就算是人才!
张征宇(北京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现在普遍存在四种错误的人才观:重“海龟”轻“土鳖”、重外地轻本地、重使用轻培养、重科技轻人文。对于西部这样的“后发”地区,最好的人才战略就是“立足现有人才,人尽其能,才尽其用”。假如不会使用现有的人才,也就留不住人才,更谈不上引进外来的人才。光以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势必会陷进人才招聘和使用的恶性循环当中。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