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年一样,一家著名的外资企业今年依然招聘了数百名应届毕业生。可是,与往年不同,这家公司每招聘一个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还要额外“搭”一个技校毕业的学生。对于这种做法,这家外企的解释是“用来保持人力资源调配的‘公道’和‘平衡’”。
“1+1”说明企业很理性
据这家外资公司有关负责人解释,雇佣员工,尤其是大学生,这种“1+1”的方式是很实际的。现在大学全面在扩招,势必造成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招聘实行“1+1”完全出于当前的实际情况。由于招聘一个新的大学生意味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职业指导,还要安排老员工指导,无形中增加了用工本钱。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有才能的人又很难招聘到,大量优秀的工作岗位正在流失。企业固然缺人但也并不急于招聘,雇佣新员工还不如用进步待遇的方法留住老员工。
“以前曾用过不少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这位负责人显得很无奈。毕业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题目。他们会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浮躁而不务实。实在,公司追求的是综合效果,要的是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公司繁忙的业务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重新培养员工。相比较而言,技校学生固然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却有着过硬的技能,而且工作态度踏实、务实,可以很快地投进工作,用工本钱较低。实际上,有不少中专学校在制定专业的时候,会根据市场上的企业需要安排专业,专门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就业率都很高。
今年1个中职毕业生6个岗位抢的情况,也证实了目前用人单位聘用标准的转型。市教委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市60所中专校、82所职高校、13所成人中专校总计毕业生6万多人,目前已经就业的学生达到95%。但是,今年本市中职毕业生仍然供不应求,用人单位甚至提前预订了大半明年的毕业生。统计数字表明,北京中职人才每年毕业生的数目不足需求量的一半。市教委副主任李观政一语中的,企业用人从单纯追求高学历到考虑用人本钱,中职生适应了用人单位的口味。
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们似乎仍没看到这一点。由于各个招聘单位可选择余地的增大,不少单位都降低了薪水待遇,但有些学生仍不甘心自己被“降价购买”,想出种种办法希看能够保持高收进,有的索性整个班级联合起来结成“攻守同盟”,大家约定不到一定的价位,决不与单位签约。对于这些学生的这些做法,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就业竞争不是同班同学之间的竞争,而是全国大学生的竞争,碰到一份工作,“你不干,自然会有人干”。假如应聘时不适应市场需要,最后吃亏的只能是大学生自己。究竟,在不断加剧的就业矛盾眼前,努力往适应市场,而不是让市场来适应自己才是正确的就业观。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