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说明学历只是门票
实在,对待应届毕业生,这家外企的做法已经算是“温顺”的了。在每次人才招聘会上,都会有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考虑应届毕业生。他们以为,现在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培养,自身的硬件条件也不是很高,一些基本沟通能力还很差。因此,只招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人才网总裁张杰贤告诉笔者,招聘员工采用“1+1”的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这样做。
不同类型的公司有不同的需求。比方说,招聘公司未来的治理者,首先要看有没有领导力,决策力怎么样,是不是适合这个岗位的发展,个人潜能是不是适合在公司将来任用的更为重要的岗位。假如是一般的研发工作,则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有可能占到80%甚至更高。而做市场经营方面的工作,可能对书本知识只看重30%甚至不到,主要看重与人沟通的技能以及碰到题目时解决题目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在,学历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终极被录用与否,只不过是一张门票。企业会把员工的沟通、分析和团队协作等能力作为衡量录用与否的终极标准。说到底,企业用人最看重实务经验,学历只是升职的踏脚石。
全国软件学院联席会秘书长李璞在谈到企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时谈到,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诸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环节。学校教育偏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但忽视了“情商”教育,学生进进社会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面对挑战经受挫折、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等。在实践、动手能力上,大学生也普遍欠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通常所形容的“高分低能”的情况的确存在,导致了企业在招聘时用各种手段“刁难”学生。不过,很多年轻人个人独立性、沟通能力都比较弱,很难适应企业实际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指出,应届毕业生在求职中的确存在着应聘盲目、期看值高、就业消极等就业误区。因此,学生尽早地接触社会非常重要。比如国外的一些停车场也大多招学生工作,按小时给他们计费报酬。学生从很小开始就进进社会历练。实在,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书本知识和今后在社会中需要面临的题目并不是一回事。高校目前的学历教育与就业教育相脱节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过渡区”的原因之一。
“1+1”说明学与用脱节
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学生素质最缺乏什么?”学生说,“外语和计算机”,但调查显示,用人单位中总共只有5%持这种观点。单位以为,“实干和综合素质”,可大学生中有这种想法的只有12%。此外,还有12%的用人单位以为大学生最缺乏团队精神,而大学生中只有2%意识到这一点。可见,大学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和期看值与用人单位还存在较大差距,难怪用人单位招了本科生又招技校生。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