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以为实干精神、综合素质和人际沟通是事业成功的保障,而大学生则只注重英语水平、计算机运用等自我水平的进步,不能熟悉到自身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差异,这与大学校园相对封闭、大学生的价值观未能与社会相适应有关。学生认清形势、调整心态是当务之急。
北京科技大学毕分办负责人以为,尽管招聘大学生“1+1”的现象是学校不愿意看到的,但这确实说明大学教育与社会出现脱节。就现在的学历教育而言,学生就业很可能都会碰到类似的题目。不过,企业招聘员工一定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招一个技校生再招一个本科生也是根据企业的需要,不能简单地以为大学生“高分低能”,只是特定条件下的需要而已。不可否认,现在高等教育在就业教育方面的确有待完善,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动手能力都应该得到加强,各高校也都相继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也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题目安排了相关的实践课程。究竟,让本科生也把握一门特长和技术不是更好吗?
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副主任车志刚则以为,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就业有一个清楚的熟悉,由于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招聘人才,有不同的招聘方式也很正常。所以,让大学生满足企业的需要才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通过职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大学生完成就业角色的转变。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专长,不要“什么都会,什么都不行”。同时,把握一定的实际操纵能力和求职技巧,进步大学生的基本就业素质。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