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制度调整。薪资改革若要真正回回到职员激励,需要付出持久和艰巨的努力。
近一个时期,国企加快深化改革,薪资改革作为改革的关键切进点,越来越受到国企的重视。在薪资改革的实践中,大家通常以为薪资治理存在以下题目:薪资等级“官本位”;薪资水平差距拉不开;绩效工资有名无实;薪资治理缺乏动态调整,等等。这种看法更多来自薪资技术的角度,免不了“就事论事”,却忽视了对薪资治理的本质思考。
我们以为,国企薪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改进层面,而应回回到改革的根本目的——职员激励。因此,国企薪资改革首先必须“人为本”,以激励对象为核心,分析当前国企职员的组成类型和需求特征,同时结合国企当前的治理基础,以此指导薪资改革的运作。国企的职员如何分类?分成几类?与民营、外资企业的职员相比,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他们最关注的题目是什么?不同类职员的薪资改革,如何来定位和把握呢?
职员分类有不同的维度,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因而职员分类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本文的主题是国企薪资改革,从有效应用于实践的角度出发,我们大致划分出三类职员:高管职员、中层职员、一般员工。这一方面参考外部市场的通常做法,另一方面也顾及国企传统的薪资治理模式。本文针对这三类职员当前的治理现状和需求特点,提出国企薪资改革应当关注的题目及建议。
高管职员——结合国企特点及政策环境,个性化解决
说到国企职员,高管职员自然是首当其冲的热门话题。面对不少优秀国企的非正常衰亡,面对上市公司高管职员的频频失事,社会各界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题目:国企的改制改革固然重要,国企经营者本身的素质则也很关键。国企高管职员的素质,不仅包括职业化意识和作风,也不仅包括专业化治理知识和技能,还包括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
从党组织任命国企干部到央企全球公然招聘高管职员,固然只是试点和探索,也并未取得显著的实际效果,但国企高管职员市场化的进程正明显提速。伴随这一进程,高管职员的组成趋于多样化,有海外招聘的国际化经理人,有活跃在国内市场上的经营治理人才,有内部培养提拔的精英人才,还有历史沿袭下来的党群干部。这些不同类型的高管职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素质特点也迥然不同。与此相对应,由于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各类职员的需求也大不相同,凸现出很强的个性化特征。
市场化进程带来高管职员薪资水平节节攀升,高管职员与一般职员的薪资差距也在拉大,这种情况究竟合不公道呢?大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也许一个阶段内,由于高管职员组成上的复杂性,就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薪酬模式。对高管职员的薪资改革,国企控制方(政府或股东会)更应该关注:当前国企高管职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不同的企业,如垄断性企业和竞争性企业,高管职员的素质有何差异?不同素质的高管职员,对于企业的实际贡献是什么?他们渴看从企业中满足自己什么样的需求?吸引、激励和保存这些高管职员,企业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经济性回报是不是足够呢?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