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的趋势正发生着一种微妙的变化:随着中国大城市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愿意被派驻中国的海外雇员数目大增,此前阻碍港人北上的因素逐步消除。北上者阻力固然变小,但压力却越来越大。
“跨国公司到内地投资,以往可以接受长达10年的投资期,例如德国的大众汽车在1980年代中进军中国,可以接受到了1990年代中才有盈利贡献,他们的目的是早日占据中国的市场。但现在外资要在占据市场的同时,往往要在两三年或更短的投资期之后,得到实际的利润回报,不单是中小企业如此,连大型的跨国公司也是如此,他们给治理层定下的收支平衡限期愈来愈短,成为治理职员的最大挑战。”XECUTIVE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韩易和(IvoA.Hahn)说。韩易和是一个有超过20年经验的“猎头”,他在瑞士出生及成长,能操德语、法语及英语,曾任职多家跨国公司负责人事顾问工作,1999年创办XECUTIVE,主攻亚洲市场的跨国企业。
内地与海外薪酬差距拉近
当然,巨大挑战之下也有更强大的诱饵,那便是“更大部分的报酬与业绩挂钩”。
根据韩易和把握的资料,在新趋势下,跨国公司为治理职员提供的薪津组合有了明显变化:“1980年代大约只有5%的薪酬与业绩挂钩,95%是固定回报,现时与业绩挂钩的比例已上升至30%甚至50%。”
该公司的观察同时显示,在内地受聘于跨国企业的香港人与内地人,薪酬差距日渐拉近,以同一个中层治理职位而言,1996年香港及内地的薪酬相差是2至3倍,现在只差1倍或以下。
据XECUTIVE研究所得,现时内地人与亚洲其它地区的治理职员薪酬已很接近,以财务总监为例,内地人的年薪介乎6万至12万美元,香港人要7万至13万,台湾人要7万至11.5万,新加坡人要8万至10万。
韩易和表示,目前同样资历的人才,不论是香港人还是内地人,跨国企业都愿意付出相近的报酬。事实上,近年愈来愈多土生土长的内地人,受雇于大型跨国企业,例如美国通用电气GE、拜耳药厂Bayer、百事Pepsi聘用土生土长中国人,作为中国总部的总经理、营业总裁等。
XECUTIVE的研究显示,内地治理职员的薪酬近年突飞猛进,1996年一个跨国企业的总经理,每年收进是5万至8万美元,2004年已增至8.5万至20万美元。
韩易和指出,由于内地的个人所得税率较高,而且计算方法较繁复,跨国公司一般会为治理职员提供除税后的薪酬组合;另一种方法是向来自香港或海外其它地区的治理职员,提供个人所得税差额补偿,以香港治理职员为例,假如他派驻内地造成他要多交税款,差额由他受聘的公司负责。
韩易和在“猎头”的过程中,发现内地人与香港人的心态有明显分别:“内地人较香港人才更钟情于著名的跨国企业,对他们而言,大就是好(Bigisbeautiful),他们以为曾为著名跨国企业公司服务,就是为自己履历表贴金,有利日后更上一层楼。”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