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企业家 > 管理参考 > 刚性制度如何蜕变为软性文化

刚性制度如何蜕变为软性文化

发表日期:2009-09-14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在长期的咨询实践和实证研究中,我发现企业文化应该包含四个层次,就像洋葱的层次结构一样,从内而外依次是价值观、行为规范、制度和形象。对此,也许有人心生困惑或不敢苟同:硬性的制度怎么能够嵌进到作为软性治理手段的企业文化之中呢?制度治理的升华和延伸才是文化治理,怎么可以将二者相提并论甚至混为一谈呢?

  治理不是割裂的,而是连续的。我们从经验治理到科学治理再到文化治理,走的是人治——法制——法治——文化治这一路径,稍微感性一点,我们可以以为前面每一阶段是后面的基础,没有治理者意识的转变和突破,法制(完善制度体系)就建立不起来,没有法制何谈法治?至于说文化治,它所要求的治理基础更加深厚,文化治理说白了就是理念渗透和行为规范,这样你会发现,一旦理念渗透不下往或行为规范体系不能成为自觉行为,制度的刚性就要发挥作用了。

  每一种制度背后都有其立法精神,当价值观与立法精神一致时,制度将会有气力;缺乏制度保障的价值观是空洞的,缺乏价值观支持的制度是乏力的。当价值观与立法精神不一致时,假如制度得到强制执行,则制度背后的立法精神就会成为真实的价值观,假如价值观被组织成员坚定认知,则制度就会形同虚设。

  制度治理比如划圈,制度再完善,也就是圈再大,也永远是圈外的比圈内的多,圈外的比圈内的大。所以说制度管人管死人,文化管人管灵魂,由于制度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说企业制度就无法约束领导如何与员工谈话,拍桌子瞪也是说,和颜悦色也是说,求爷爷告奶奶也是说,但是行为规范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一句“同等待人”就可以解决题目。

  但是,文化理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究竟只是一种倡导,治理者时时面对的是文化背离,也就是与价值观不一致的言与行。这时候,制度的刚性弥足珍贵。理念倡导和制度约束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两手抓、抓两手,重点抓、抓重点,反复抓、抓反复。

  张瑞敏在刚掌管海尔的时候,假如天天喊追求卓越简直就是跳梁小丑,他如何做呢?强化制度刚性,如“不准随地大小便”。慢慢地,海尔人有了更高的文化追求,“真诚到永远”成了海尔的文化象征,海尔的企业制度成了企业治理规范的一种象征,制度升华为文化,成为海尔人的文化自觉。

  所以说,制度上升为文化实在是迫不得已,是在价值观不能够得到广泛认同时的一种备用手段,刺耳一点说就是“牵着不走打着走”——但它究竟是客观存在,存在即为公道。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