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妹妹的数学只考十分,真丢脸。
难过——我们家门前的大水沟很难过。当然这种幽默尽大多数不是孩子故意搞出来的,而是一种言语错误造成的。幽默来自我们这些成年人的理解。
总之,为了幽默的错位不是言语失误(孩子的话当然例外),幽默的错位是听话人完全能够理解说话人动机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可以叫做“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人们在日常会话过程中,总是要遵守一定的合作原则,比如说,关联原则(后说话的人所说的必须要和前者所说的有关联)、质量原则(说话人不能说谎)、数目原则(提供恰当的信息量,不要太多或太少)、方式原则(说话的方式要恰当)。现在似乎还要加上角色原则。假如是故意违反这些原则就会引起言外之意。幽默也可以说是故意违反会话会作原则的一种言语现象。
从孩子的错误中我们似乎也能有很多启发,特别是角色的错位。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能见到,例如,学生学着老师的口气(或者相反),一般人学领导的口气等等,总之对立的双方都可以进行角色的错位,利用这种错位而造成幽默。
一天,一个***发现一个独安闲大街上徘徊的小女孩,她只有两岁半,金发碧眼,长得非常迷人,但她说不出自己叫什么名字,也弄不清住在什么地方,***无可奈何,开始翻她的衣袋,希看能找到一点线索,小女孩没有反抗,但她嫩声嫩气说出的一句话却让***大吃一惊:“别害怕,我没带枪!”
假如把这个故事拍成一段电影小品,一定会惹得观众大笑。有很多时候,孩子真的是幽默高手。
4.用骂示爱情更浓
有些语调在表意的同时,往往带有明显的感***彩,如赞美喜爱(通常称为褒义)、憎恨厌恶(通常称为贬义)等。平时人们爱憎分明,选词达意,褒贬得当。而易色就要打破这种规律,故意褒贬错位,貌似“不明是非”、“不识好歹”,实则通过交换感***彩表达一种更强烈的爱憎喜恶,而且幽默有趣,意味深长。
如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外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将物品称做”东西‘,例如桌椅。热水瓶、电视机等等,但有生命的动物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等等,所以你和他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汉语中,“东西”这个词有三种感***:褒义的、贬义的。中性的。这位可爱的教授本想取“东西”的中性色彩,没想到调皮的“东西”到具体语境中却“叛变”蒙上了贬义色彩,形成意义的反差,色彩的光怪陆离,使自叫自得的教授出尽洋相。自命非凡的“中国展‘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眼前自叹不如,自认倒霉。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