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服务或接触过不少国际背景或本土化妆品企业。而对于本土化妆品企业生存或成长之道有着一定的感慨和熟悉。曾有个本土化妆品企业老总把他的紧致产品,在广告推广的时候以“无需动手术的拉皮术”为诉求,并始终夸大,国内化妆品市场竞争是最充分的,本土中小化妆品企业不“恶狠狠”“野蛮”的功能诉求的话,那几乎是没机会的。不久我也看到有人写关于国内中小企业化妆品营销之道时,也曾夸大强烈的差异化,甚至要把化妆品当保健品的方法来卖,什么“清宫秘方”等等,总之要极尽“恶狠”之能事,方是中国化妆品企业的出路。
假如是以“赚钱”为目的,那就什么都可以了,就算往死里整,只要能整到钱,然后改换门庭,再来一遍,这样的想法也不占少数。所以,当品牌营销职员乐此不彼呼吁唤醒本土企业要可持续经营品牌时,实在是枉然的,由于这些企业可比你还清醒:不就是赚钱嘛。
当然,也有不少本土企业,是真心于“美丽事业”的打造。企业不盈利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了达到盈一时利而透支品牌,误进不回路,忽悠消费者,那是万万不能的。这样的企业有美好的愿景和品牌目标,也有令人钦佩的雄心和魄力,但苦于“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三缺,始终难以突破。
因此,在过往几十年中,尤其是1987~2007年的20年间中国化妆品销售额从10亿元猛增至1000亿元的光荣岁月里,我们惋惜地看到善于造梦、善于炒作概念、善于令消费者联想到美丽、吸引力的本土化妆品企业一个个倒下往。仅以近两年为例,两年前,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有5000多家,现只剩3300家,1700多家化妆品企业香消玉殒。同时,我们也“眼红”地看到外资化妆品企业的威风凛凛:截至2005年,在中国的外资化妆品企业已经有130多家,占有国内40%的销售额和80%以上的利润。而随着外资企业瞄准三、四线城市,本土品牌的空间将进一步受挤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点对点或面对面的竞争,而已经演化为全方位的、立体的竞争。舒蕾们再想给宝洁们上课的机会已经未几了。
撇开只以“赚一票就走的”的企业不谈,撇开家化这样国资上市背景的企业不谈,难道我们本土中小化妆品企业真得不做“强盗式”的功能叫卖就没有空间生存吗?
当然不是,国外的这些品牌发展了几十年,上百年,经历了多少历练,创始人无一不是执着苦心经营,品牌故事不是编出来的。一夜之间可以诞生一个爆发户,但成为贵族却要几代人的努力。所以,我们的本土企业如不做好兢兢业业的预备,幻想一夜成牌,那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我们也曾对合作的本土化妆品企业告诫,像培养自己的小孩的前途一样,仔细耕耘。即使像家化这样的企业,也是50年的努力才摸索出比较成熟的品牌之路。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