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的难度与职业活动性:
关于导购员的职业活动性,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今天还在卖场里卖a品牌的产品,明天在同一卖场却成为b品牌的导购员。这让很多企业也感到十分困惑,到底是挖人好,还是招人培训好呢?后来考虑到本钱与资金题目,多数企业终极还是选择了从竞品挖人开始。于是整个行业便陷进了一个恶性循环,今天你挖我的人,明天你的人却又投降到我这里,商超导购更多地是在做简单的平行移动,无法进步整体市场竞争力。
究其原因,在通常情况下,导购员一般处在厂家治理的末梢,长期奋斗在卖场一线,只是偶然回公司或办事处开会。负责治理她们的只有一名或两名促销主管。各个厂家又不愿意和她们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并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使得导购没有回属感。当导购员在一个卖场的工作成绩较好时,竞争品牌的导购主管就会把他们“挖”走。而有些导购员也恰好怀有这种“有奶就是娘”的心理,哪个厂家的薪水高就往哪个厂家干。
导购员治理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导购员自身的“革命”意识正在逐渐加强。除了一如既往地关心薪酬之外,导购员对于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公司发展空间等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们更希看公司提供系统的培训,为自己职业发展打好基础。企业只有在这方面下大功夫,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题目。
那么,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呢?我在这里讲几个具体的参考操纵方法。第一、设计一个工龄工资,留住一些比较优秀的导购。如导购在公司工作每满一年可加上50元/月的工龄工资(可提前设定一个最高上限月工资),其在公司工作的时间越长保底工资越高。第二、挑选一部分优秀的导购员,与她们签定正式的劳动合同,并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来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并且这样还可以作为福利对导购员们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第三、给与导购在同一地区略高于同行业工资水平的基本工资,这样能够“挖”到比较优秀的导购。
多头治理带来的混乱:
除了上述的职业活动性表现之外,还有一个新兴的题目不容忽视:近来在商超导购治理中也存在这样的题目──商企分权而治,也就是对于导购员的治理通常是企业治理一部分,商超治理一部分。一般是商超负责出勤、礼节风范和理货等等这些基础工作,而厂家则负责产品知识培训、导购能力提升、团队建设等更为深进的工作,还有一点需要留意的是,很多导购员固然从回属上是“厂家的人”,但究竟天天在商家这里上班,这就意味着对商超提出更高的治理要求,甚至业界已经开始流传有“终端治理外包”的模式出现,但是回头对商超而言,治理的侧重点是否在这里尚且不论,其自身有无治理能力也是一个不确定的题目,这就造成了我们厂商面临的一个困难──治理软肋区。反正终极形成这样一种感觉:导购员的治理特别混乱,不知究竟是厂家在管还是商超在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导购工作造成了影响。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