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标准化之后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大家“接口”都一样了,规矩也一样了,这样咬合起来就比较轻易,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内耗。
MBA是治理基础教育,是架构知识体系的;
企业治理培训是补短板,是要解决题目的
章哲: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题目之外,在中层培训这块,企业还明显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把培训简单等同为讲课,二是把培训理解为MBA教育。
而这里需要明确的是:
一、讲课只是培训的开始。企业花着巨大的机会本钱,用几天的时间,集中一大批中层,不仅仅是让他们来听课,学知识的。企业关注的是治理行为的改变,希看中层在接受完培训后,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效率上都有所改变,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企业来讲,任何不能带来改变的学习都是没有意义的。
二、企业进行培训是要补上对企业有用的那块短板,而不是进行系统教育。MBA是一种治理教育,主要是为学习的人搭知识框架,假如是想系统地学习治理知识,进步个人的水平,也包括希看镀镀金为在公司里的发展或者跳槽增加点筹码,那么可以选择读MBA,可这是员工自己的事情,与企业绩效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
另一方面,从投进产出的角度讲,MBA式培训对企业本钱太高,而收益对企业来讲缺乏针对性,假如把它作为对一部分中高层经理的一种奖励或福利,倒是不错的,但假如把它当成企业治理培训的全部或重要组成部分,那就大错特错了。
要想“练习有素”,就得有练习
《总裁》: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搞不清MBA是怎么一回事,听别人说好,就以为是万能的,就盲目追捧;二是企业也不清楚除了MBA,到底还有什么好的方式可以解决题目。您从事治理培训工作这么多年,这本《高绩效的中层治理》想来也是多年聪明的结晶,但是,这套培训方法真的如你所说,能够有效地进步中层治理的效率?
章哲:我们一说起跨国企业的员工,就说人家“练习有素”,什么是练习有素,那得先有练习,才能有素啊。松下幸之助对于如何建设有力的治理队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50%的练习,50%的操练”。外企的办法实在很简单,就是把治理能力分解成一个个标准化的模块,然后反复进行练习,之后在实践中不断操练,再练习,再操练。
在这么多年的治理培训中,应当说我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吸收外企在治理培训方面的经验,同时不断致力于把这些经验本土化,这套教材从筹划到正式出版有将近5年的时间,这当中很多跨国公司的培训经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