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品牌商的角度,偌大的市场眼前必须采取“先乱而后治”的策略。只有“先乱”,才能赢得时间,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先机、占领商圈桥头堡,从而获得品牌的先发上风;“后治”是必须的,在“贪多求快”情况下建立的“解放区”很可能“悬若浮萍,不禁风雨”。因而,在经历了“先乱”之后,品牌商“后治”的心理就难免迫切起来,从而在对代理商的期看和要求上进一步攀升:广告支持、资金支持、强压指标、要求公司化运作等等,都是品牌商鞭策代理商积极开展“后治”的策略手段。
但在事实上,很多代理商是“买卖人”出身,“买进卖出”比较在行,公司化的经营治理就未必熟稔;加上对品牌商有着先天的戒备心理(品牌不是我的,市场今后会怎样还两说),因而在市场投进的主动积极性上往往难以满足品牌商的期看。但是,代理商的投进程度往往决定了品牌在该区域的生存发展空间,假如代理商“占着茅坑不拉屎,放着良田不种稻”,那就是资源浪费,坐失商机。因此,品牌商对代理商消极的发展态度极为懊恼——花钱洗脑无效,逐年欠款走高;派人支持无用,次次对抗指标!无论品牌商招数用尽,代理商就是老牛拉破车——快不起来。在品牌商眼里“肥牛一样“的区域市场”被这样的代理商“糟践”着,实在是心有不甘;有心取代他又有所顾忌——债权债务搞不清,仓促难找更好的人……
因此,这个时候,有些代理商几乎成了品牌商“最可恨的人”。
在爱与恨的交织中——实质也是利益态度的博弈中,双方的暗战、冷战悄然爆发,当初的革命友情也就逐渐走进了雪雨冰霜……
品牌商与代理商的破冰之路
事实上,在与品牌商和代理商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感觉“怨声载道”。很多品牌商抱怨代理商“死守夫妻店,舍不得请人”、“赚了钱不舍得投,总巴看公司投”、“欠着公司一大笔,还整天吵着要支持”;代理商则抱怨品牌商“品牌是你的,总怂恿我投进,我傻呀?!”、“使劲加指标,支持不跟上”、“区域经理到处跑,一点实效也没有”……总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的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知道,品牌商与代理商的利益都基于同一个品牌王国,品牌王国不发展,双方的利益都没法实现。“熊未逮,枉言皮”。因此,争真个表面似乎是要不要发展、想不想发展;事实上大家关注的是发展过程中,各自资源投进的权重分担和利益保障题目。说白了,就是你该怎么投进?我该怎么投进?相应的投进下,双方的既得利益如何来保障的题目。这是个循环博弈的题目——利益没有保障影响资源投进的热情,资源投进程度影响利益的保障。正是由于没有一个令双方都能接受的“投进收益保障体系”,才致使双方的争端纠缠不休。一方面,就品牌商而言,由于发展欲看迫切,总以为“马慢直须强加鞭”,掣出“胡萝卜+大棒”的招数,难免有些“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嫌疑。一方面,代理商消极应对:冲着奖励政策往下压指标,卖不掉就先欠着。因而“两高”(库存高、欠款高)代理商比比皆是。这都是有碍发展的“利己主义”行为。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