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教徒的器物化倾向
和所有三十岁的青年人一样,苹果公司在不久前度过了它漫长的青春期和后青春期,现在它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之上,固然不是如微软那样人人追捧的大亨,却也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雅痞之王。
固然也还是个人电脑,但苹果电脑可不是芸芸众生天天用手指敲打的那种PC机。“缺了一口的苹果”对于芸芸众生们来说有三个意义,一是麻烦,二是买不起,三是没有这个品味。
固然不是很好听,这却是苹果产品系列的精华所在,它们——从个人电脑到ipod再到iphone——是,或者仍将是“准奢侈品”。尽的是,这个奢侈品牌的形象却是一个叛逆的鲍勃·狄伦、一个正义的马丁·路德金,还有创新天才爱因斯坦。
从这个臆造出来的印象出发,很多人将苹果视为一个时代阶段性的必须品,就如同70年代的双卡录音机和90年代的手机一样。
——这就是宣传的气力。
苹果的用户固然从15岁到35岁不等,但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电子消费文化洗礼的这群人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和流行趋向,他们把苹果视为高科技领域的艺术家、为股价和生存战斗的诗人……就连当年被排挤在行业边沿的失败都被以为是源于“怀抱文化,试图为这个世界注进人文和情怀”的结果。
很多人的精神都如苹果的使用者一样正在被器物化。按照新技术思路设计出的各类产品,替换了音乐和书籍,成为了人们更为热衷探讨的话题。新技术主义所开创的时代要比文学或者艺术更能促进生活和消费。秉承这一精神的这些人堪称“拜苹果教圣徒”。
根据一些心理和人类学分析,人类的社会本能在苹果产品的忠诚性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就像动物爱好者们人格化他们的宠物一样,苹果狂热者也为他们的“宠物”赋予了人类性能。苹果被视为“热和”和“友谊”的化身,尽管有时候会有点卑微,但是非常酷、友好和直观,因此人们带着它出进各种社交场合。人类学家BrigitteJordan以为,苹果狂热者之所以如此挚爱他们的电脑或者ipod,是由于其唯一无二的设计和“有趣而又令人愉快的”界面。她以为,人们依恋他们的电脑基于两个原因:电脑是主人的蕴躲柜,而且具有互动性。
当然,所有这些结论和分析,对于苹果爱好者来说听起来就像心理呓语。任何一个人买苹果电脑,会是由于它带来了父母情结、新时代信徒的成员资格认证或者让他们感觉像甘地吗?BrigitteJordan说:“人们不会很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朋友,也不会细致进微地往审阅他们朋友的好坏。他们只是简单的接受朋友,接受朋友的缺点和所有一切。”他说道,“与此类似,人们也不会用性能标准来评价苹果,由于它只是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它是一种友谊的象征。”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