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育搞得最有声色的是哈佛商学院。那里的课程多以案例分析为主,学生在校只有两年,却要接触800个以上的案例,期中考试的内容也是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不是没有答案,特别是那些久经推敲的案例,总会隐含着教授和企业家们所共同认可的一些行动或对策,对学生起着某种提示或引导的作用。但这些答案都不具有唯一性,更不能说是最优答案。无论教授们的意见,还是企业家们的成功实践,都不过是一种参考。由于谁都没理由否定,还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即使大家都赞同某一个方案,具体操纵起来也不会一个样,“由于两个人就存在差异”。
既然这样,案例教育的宗旨就不是传授“终极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往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它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它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讨论结束后,通常会留下很多悬而未决的题目。为了激励思考,课堂发言被列为学天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得学生为了争得发言机会“你喊我叫,互不相让”。学校在案例制作时,甚至有意识地遗漏一些重要数据或资料,以免限制学生思路,妨碍答案的多元化。
案例教育还注重解决新题目,不重复前人。哈佛商学院目前用于教学的6000多个案例,全都来自世界各国经济和企业的实践,实有其事,1/3是近3年发生的事情,且每年都更新四五百个。这有利于把学生推向世界商战的前沿,培养成解决新题目的高手,而不是只会解释题目的“理论高手”。从这个角度看,案例教育更是一种聪明的教育。
由此也就用不着希奇,美国500家最大财团的决策经理中,2/3是哈佛毕业生了。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又千差万别,哪一位经理人也不可能从书本上查到完全适合自己的现成套路,唯有聪明、权变和创新能力,才是企业治理的制胜之本。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