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洛阳肉联厂也是屡遭挫折。不是要搞深加工吗?上肉制品罐头,结果是亏损达50万元;拓宽经营范围,再上水果罐头,又亏损的万元……
河南肉联行业像一支走进了沼泽的兵马,大有肥的施瘦、瘦的拖垮之势。
国营“一把刀”既然垄断不了市场,那就必然要寻找另“一把刀”杀出一条生路来。
洛阳肉联厂最早把目标定在了“引进高技术、开发新产品”的高出发点上。1986年,在一个国际食品机械展览会上,一套日本样机引起了洛阳肉联厂代表高风来等人的浓厚爱好。
正是这套被他们果断买走的机械设备,半年后,成为河南火腿肠的第一个产婆。
外面的世界很糟彩
红红的火腿肠似磁石吸铁一般,吸佐了洛阳来的铁汉们。他们在考证火腿肠生产的可行性时,把眼光先瞄准了消费者的需求:此时的中国人,对肉的需求几乎都夸大一个宇,那就是“瘦”。火腿肠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他们再把眼光投向国际市场,结论令人兴奋:日本战后已有30年的火腿肠生产史,生产线发展到了1000多条,产品仍然畅销不衰。中国不仅有比日本更为广阔的原料基地,还有着比日本更为可观的大市场。
外面的世界很出色。
然而,洛阳肉联厂的火腿肠最初走向市场时,工厂外面的世界并不出色。
“春都火腿肠当年是由几位厂级干部拉着板车沿街叫卖走向市场的”。春都团体的老总们回顾起这段创业史,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高凤来使出的招数就是亲串倾销员,身背酒精炉和铝锅,走到哪里,便现场表演一番如何吃火腿肠。
由于先期出现的以肥肉为主料的火腿肠倒了消费者的胃口,东北市场的大门迟迟难以叩开。春都团体的副总经理雷志钦回忆起往哈尔滨倾销火腿肠时的情景,非常伤感:“整个过程都是人家高喊着‘不要,不要’把我往外推。”
在产地洛阳,春都火腿肠的销售也是举步维艰。工人们摆地摊,叫卖一天,能卖出50根就会受到厂长的表扬。
西方经济界人士把企业家分为两类,一类是拓展型的,从无到有,发现市场,创造市场;一类是推进型的,迅速调整,集结规模,占领市场。前者需要聪明和勇气,后者需要实力和魄力。有幸的是,河南肉联行业具备了这两类企业家。
当高凤来发现市场、创造市场时,郑州肉联厂厂长王全贵一方面静观洛阳方面的态势,一方面“戴着镣铐跳起了舞”。
几年来,郑州肉联厂一方面承担着“保护农民养猪积极性”的义务,收购价一直高于市场价格;一方面又承担着“保护市民利益”的义务,销售价一直低于市场价格。这一高一低,亏损都是企业的。堤内损失堤外补,形势逼着他们自谋生路。1985年,他们划出一个车间,建成了年产1000吨西式火腿肠的全国策一家肉联行业的合资企业——富山食品有限公司。与此同时,他申请进行大规模技改的可行性报告和设计图纸,一次次被退回,竟堆满了一屋子。他们仍罩在计划经济的阴影里,一次次和机遇失之交臂,王全贵不得不悲壮地对全厂职工说:“找事在人,成事在天!”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