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那里则是另一种局面。凭着全厂职工的苦干,他们打开了对苏贸易的通道,把漯河肉联厂建成了全国牛肉第四大出口基地厂,扭转了厂里连年亏损的局面。但是这种把肉卖给外国人的生意同样与高技术相距甚远。苏联的解体,国家对外贸易出口政策的调整,使他们仿佛登上了一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小船。用武之地在何方?
此时,红红的、会舞蹈的春都火腿肠在中心电视台屏幕上舞兴正酣,倾倒了无数消费者。
王全贵看得眼熟。正值新上任的省长李长春同道来厂视察,这位新省长一语千金:“肉联行业不搞深加工没有出路。要向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效益。”多年憋足的劲终于可以开释出来了!王全贵命下属立项和资金一块跑,设计产品和培育市场同时进行。短短4个月,10条生产线投产,产品进进了市场。
那厢,万隆又创造出比王全贵更为神速的“漯河速度”,1991年下半年,一次投资2000万元,从日、法、瑞士、奥地利、西班牙引进了10台套先进设备。
在郑州和源河迅速调整、集结规模之时,洛阳肉联厂为保佐其火腿肠王冠,把生产线从7条增至40条。
至此,河南火腿肠生产的三足鼎立之势基本形成,全省肉联行业呼啦啦竖起了14面大旗,火腿肠生产设备猛增到100多台套。各种牌号的河南火腿肠如同一支支红色的响箭,带着竞争的笛音划破长空,宣告了河南火腿肠生产雄师已集结成阵。
商战岂止在商场
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告诉人们:一个新的经济体制的确立,终极不是在流通领域,而是在生产领域里完成的。
发生在90年代初期的中原商战曾经令国人对河南刮目相看。然而,与此同时引发的火腿肠大战却在静静地进行着,不为人瞩目。敏感的经济学家却留意到了,出现在生产领域里的火腿肠大战从一开始就是在高层次中进行的一场高品位竞争。
1991年,春都火腿肠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1992年,在市场频频催货、声声告急的逼迫下,产量骤然增至3万吨,一举超出91年产量的两倍多,却仅为河南省产量的三分之一。
一个产品,同时出现了几个名牌,而且都集于一省,这就是河南火腿肠在新中国产业发展史中创下的奇迹。
高速度引进形成规模后,肉联行业的企业家们最看重的是河南这一盘大棋,世界商战中所有的情报工作系统,在河南火腿肠的竞争中几乎都开始了运作。
当“春都”先人为主占领市场后,他们严格配方的保密工作,使消费者认准并迷恋上“这一个”香味;“郑荣”则利用位居省会的信息上风,一方面不断调整配方,一方面生产出小至16克、大至1000克的多规格火腿肠,方便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并开发出啤酒肠、法兰克福肠、鸡肉肠等系列产品,有效地与春都竞争。当郑洛两家在省会市场较劲,上风不相伯仲时,源河“双汇”则避开锋芒,神出鬼没地占领了全国半壁河山。源河肉联厂决策、上马、见效如此之快,也是得益于信息。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