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8月2日《了望东方周刊》发表了两篇关于北京新兴医院的负面报道后,这个后来被一些专家称为“电视医院”的医院新物种开始走下神坛,一时间各类媒体纷纷加入了质疑和讨伐新兴医院的行列,新兴医院死于媒体几成定局。
解读新兴医院模式
新兴医院后来虽然靠大量的媒体广告投放在全国范围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不可否认一开始的新兴医院是医院泛列的弱势群体,与正规的医学院医院、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人民医院无论从规模和实力都相去甚远,然而正是这样的一家小医院,即使没有媒体揭露事件发生,它在国内的名声已经是空前的了。由此我们得出有关新兴医院模式的第一个结论:大量且大面积的投放广告是弱势群体迅速长成的捷径。
在新兴医院依靠广告战术有效传递了服务信息后,受众开始对广告产生反应,最好的例证就是新兴医院一涨再涨的挂号费。此时的新兴医院展示在公众眼前的形象必须是很专业,或者在某个领域有绝对话语权的企业形象,最好的方法便是包装几个“专家”隆重推出,而专家通常都是专业的代名词。这样我们就得出了有关新兴医院模式的第二个结论:包装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使其有专业形象。
如果“专家”为顾客所不识怎么办?没关系,此时就要考虑“借力”,即聘请行业知名人士担任企业的顾问,新兴医院的顾问群中就不乏治疗不孕不育的学界泰斗,因此当然可以很轻松的取信于顾客,我们又把“借力”称为“请菩萨”,目的当然是“装门脸”。“装门脸”的另外一种做法就是请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于是唐国强方唱罢解小东就紧接着登了场。有关新兴医院模式的第三个结论就是:采用聘请顾问或形象代言人的方式,借力达到间接包装产品或服务的目的。
在广告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后,新兴医院还未能达到一时间红透半边天的奇迹,于是此时必须要再次借助外力为新兴的形象及公信力建设推波助澜,无疑,各类媒体成了新兴医院的首选路径。经过各类公关后,新兴医院的“良好”形象纷纷被媒体报道并转载,一时间包括其掌门朱明在内的各种关于新兴医院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似的传播开来。作为顾客,虽然可以拒绝广告,但是对媒体的各类采访报道多数还是比较相信的,因此,媒体再次将新兴医院的“造星”运动推向了高潮,新兴医院一时间成了治疗不孕不育有“奇效”的专业医疗机构,这其实为新兴医院收取高额的医疗费用扫清了障碍。于是我们可以得出有关新兴医院模式的第四个结论:在剧烈的广告运动后,如果要想提升广告运动的效果,类似各类报道及采访的“软”提升无疑具有很强的亲民性,可以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掏空顾客的口袋。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