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车舒适大气;欧系车内敛、安全、性能好;日本车呢?固然优点也有不少,但公认的是钢板薄,安全性差。
日本车的营销成功吗?市场说了算。日本车卖的非常好。
产品质量中的稳定性差也可以通过价值倍增变成有利的方面。
比如隐形眼镜。隐形眼镜佩戴时间长了会有蛋白沉积,影响透气性,对角膜不利。怎么解决呢?月抛型!结果是消费者愿意接受,厂家多多赚钱。
能带来销售是第一硬指标,能带来持续的销售是第二硬指标。在这个营销思想指导下,能改变产品特性就改变产品特性,不能改变产品特性就改变对消费者的说法从而改变消费者的看法,这样就能实现价值倍增。
2、感受价值:
消费者不怕买贵的产品,而是怕买到“买贵了”的产品;
消费者不是愿意买便宜的东西,而是要买“占了便宜”的产品。
是占了便宜还是挨了宰,衡量的标准是消费者心中对这个产品的定价,这个定价就是产品的可感知价值。可感知价值的形成来源于三个方面:印象、体验和关系。
(1)印象价值:
印象价值终极决定了消费者在提及一个产品时如何评价,这个评价主要是产品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
印象价值主要来源于形象,之所以不称其为形象价值,是由于形象是企业的、是手段;印象是消费者心中的、是目的。
对印象价值实现价值倍增要把握“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承诺,三个基本点是形象、个性和联想。
国内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往往对产品品牌的形象比较看重而轻视个性和联想,对品牌承诺的表达往往是一遍一遍的重复“强压”给消费者而非让消费者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方式固然在特定的市场发展阶段对销售有非常大的拉力但却不能持久(见笔者的《广告策划的三重境界》)。
印象价值的倍增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民是要对消费者进行深进的洞察,找出他们未被满足的需求,用之于民是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并传递给这些消费者。
宝马的印象应该是这样的:形象,年轻有活力;联想,浪漫多金;个性,自由跳脱;承诺,最好的驾驶体验。
印象必须有独特的个性,这样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鲜明的记忆,才能被第一提及,才能和其他的品牌区分开。
联想是形象的延伸,也是目的。形象是品牌自身的,而联想是对消费者发挥了作用,是消费者心中的,是终极起决定作用的。
小时候一块儿月饼五毛钱,随便用纸包起来的四块月饼才卖2块钱,很好吃。现在的月饼有了精美的包装,给人一看就是高档货,一想就是以前有钱人吃的,现在固然自己还没变成有钱人但也吃得起了。结果花好几百买几年前几块前的月饼吃,心里还挺美。原因是自己以为这个月饼就是值钱,月饼通过精美包装以后在人心中的可感知价值高了。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