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市场营销 > 营销实务 > 中国健康产品营销操作内幕策划(5)

中国健康产品营销操作内幕策划(5)

发表日期:2009-05-09 | 来源 :未知 | 点击数: 次 收听:
 
article_gg18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健康品合适的价格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与普及,产品定价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但是,为了调动地方销售力量的积极性,为了谋求高额利润,这也是健康产品厂商的最根本出发点。这是很多厂商综合平衡后,作出的抉择。 

  挖门盗洞找卖点

  健康产品生产经营商赋予产品的卖点可谓五花八门,卖概念(如脑白金)、卖功效、卖包装(如三精葡萄糖酸钙强调“蓝瓶”)、卖承诺……但竟然还有这样的产品,实在难造“差异”,就过度夸大产品功效,甚至打出“包治百病”的口号,看似聪明其实是最愚蠢的做法。2003年9月,《东亚经贸新闻》的记者曝光了迪源核酸口服液作为保健品,却宣称“包治百病”,专盯中老年消费者大搞虚假宣传的案例,然而这只是健康产业里的冰山一角。实际上,虽然有“异病同治”一说,但对于一种健康产品,功效领域并非越“宽”越好,而是越“专”越好,这种产品更能取得消费者信赖,这个道理企业应该能认识到。

  为了增加产品卖点,健康产品厂商开始打起了“擦边球”,把食品包装为保健品、把药品包装为保健品,同时也有保健品向药品靠拢,以突出产品功效。其实,这样做无非是想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但是这样做将面临着巨大的营销风险,甚至是致企业于死地的危机。

  功利操作炒短线

  健康产品市场有两个最基本特征:“滥”、“乱”。所谓“滥”就同类功能产品种类繁多,一旦出现新品种很快就有多家跟进;所谓“乱”,就是市场真假难辨、鱼目混杂,可谓百查不“减”,不但消费者头痛,政府药监、食监部门也大伤脑筋。市场如此狼籍,追根溯源就是“利”字当头。翻开种类繁多的商业大报大刊,健康产品招商广告版面超过50%,稳居各类广告的榜首,倾力寻求经销商。其实,生产厂商的功利营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很多生产厂商想捞一把就走,于是通过或者招标、拍卖经销权,或者收取权利金,把经销商的保证金、首次进货款、权利金纳入“帐下”,然后就把经销商“放之四海”,事先承诺的什么广告支持、人员支持等助销政策都“灰飞烟灭”。下面再来看看作为渠道下游环节的经销商那里,每一种新产品都是经销商赚钱的“试验田”,在市场上全力推广2—3个月,没有获利的希望就淘汰、甩货、转项,可怜个别消费者,吃了一个疗程,再去买市场上就“断货”了,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下面再来看看市场上近些年才涌现的第三方力量:营销咨询服务公司,个别营销咨询公司与厂商合作,往往是做个方案就“拜拜”,或者帮助协助招商完毕就“走人”,“开个好头,留个好名”就完事,剩下的“烂摊子”就由厂家自己“收拾”。健康产品市场就是在上述三方力量共同“作局”下运作着、滚动着,市场缺少一个长效操作的机制,这使原本缺乏技术和信誉支持的中国健康产品品牌更显雪上加霜。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

养生专题
策划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