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长”是过往10年中国企业的主旋律。
不少高速成长的企业,在企业资产、收进等硬指标上表现突出,在治理、制度、人才、创新、社会责任、价值观、技术、品牌等软实力上却遭遇瓶颈,面临成长的烦恼。
高速成长的企业,会因成长撕裂已有的治理体系和经营体系,会因成长引发更多的矛盾与冲突,陷进成长的陷阱:“没有成长等死,高速成长找死。”成长的企业有成长的烦恼;所以,成长是令人兴奋的,也是让人担忧的。
高成长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快速、持续和稳健发展?高成长企业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基因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有资料表明,美国均匀每年要注册50万家企业,可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企业能上升到中型企业,或者称之为稳定企业。1000家企业里有999家都是在这个水平线上退下来,其中95%的企业在三年之内必定破产,其余的企业就永远停留在小老板的行列中。2005年7月1日公布的中国首部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称:20年来,中国每年新诞生企业接近15万家,而每年消亡的企业也有十几万家。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在10年内死亡。中国民营企业的均匀寿命仅有2.9年。
勿庸讳言,这里有很多企业从一开始就选项不好、治理也不行,注定发展不起来。这里我们姑且不谈这样的企业,而是说那些选项不错,一开始治理和发展也不错的企业。这些的确也红红火火了一阵子的企业,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垮掉?!如唐氏兄弟的德隆系、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以及巨人团体、亚细亚、红高粱、盛兴超市、家世界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条:一是机构迅速膨胀,治理力不能渗透到底;二是财务的过度扩张导致财务失控;三是人性的弱点,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四是成功的狂热,进进亢奋状态,轻视一切、导致失败。不仅如此,在过往显而易见的机会俯拾皆是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形成了只知进攻、不知防守,只盯眼前目标、忽视长远战略,只凭直觉做事、不重系统思考,突出个人“英明”、淡漠高层团队价值,重模仿却针对本土市场创新不足的短板和软肋。
然而,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全球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竞争越来越激烈;显而易见的市场机会越来越少;中国和全球的消费者越来越成熟;技术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中国劳动力和其他商务本钱越来越高;中国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治理难度越来越高;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企业也正在加速变化以适应外部环境:它们正在从小规模生产经营演变到大规模生产经营;正在从提供低端、单一产品和服务演变到提供高中低全系列的产品和服务;正在从模仿者演变成创造者;正在从只关注本土经营和竞争演变到关注全球经营和竞争;正在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步演变到以客户为中心;正在从一成不变的营运和组织模式演变为适应性强、灵活多变的组织模式;正在从只关注生产经营演变到兼顾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
营销广告策划网(www.ideatop.net)